建好代表履职平台 激发代表履职活力
——东城街道扎实开展人大代表家站建设
代表之家是人大履职的重要平台,也是吸纳民意、汇集民智的重要窗口。近年来,东城街道人大工委积极探索推行“123”工作机制,通过“代表+网格”,“您来+我往”、“微讲堂+微治理+微实事”,搭建基层治理“代表直通车”,促进代表“听民声、访民情、解民忧”,提升了代表履职实效,走出了一条民主实践的“有效路径”。
完善工作网格,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前沿阵地。在街道设立1个“代表之家”,在太子、观音井社区设立2个“代表联络站”,依托94个社区网格设立37个“代表联系点”,将辖区37名市区人大代表安排到社区网格中,每周三安排人大代表“进家”“入站”“到网格”,实行工作日正常开放,节假日预约开放,基本形成了以家为中心、站为依托、网格为延伸的代表履职平台体系。
实行双向互动,建立代表与群众沟通平台。在“亲民”上出实招,采取“走出去”与“请进来”相结合,畅通上情下达、下情上达的工作机制,积极搭建“家、站、网格”平台,让“家、站、网格”更有市井味、烟火味、人情味。针对群众对“家站网格”了解不够、来访积极性不高等,引导代表由“坐等接待”变“主动走访”,成为民情联络员、维稳信息员、法制宣传员,提高“家站网格”知名度,吸引群众有事找代表。常态化“进家”接待选民“您来”,安排代表入辖区网格做好“我往”,实行“家、站”上接待,使代表接待群众零距离,“网格化”走访,使代表联系群众全覆盖。
立足“三微”活动,拓宽履职为民新路径。扎实做好“微讲堂、微治理、微实事”三微活动,开展党的政策方针宣讲,参与基层社会治理、民生诉求调处,号准群众脉搏,回应群众关切,深化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,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、可感可知的小事做起。太子社区太子公寓小区建设年代久远,位置高,再加上二次供水加压设备老化,用水难成了社区居民的烦心事。区人大常委会机关通过“人大代表在行动”活动,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作用,将问题反映给巴中市公用事业投资集团。公用事业投资集团很快积极回应,现已新建一座供水加压站,与小区原供水管道连接,实施整体加压改造解决了居民用水难问题。
截至目前,组织了37名人大代表走基层、进家站、联系选民,收集到群众诉求53条,协调帮助解决11件。通过“123”工作机制的推行,有效拓展了代表联系群众的新途径,丰富了人大代表活动方式,畅通了民意表达的主渠道,延伸了服务群众的新触角,夯实了人大工作的民意基础,让“我当代表为人民”的宗旨更加扎实有形,实现了人大代表与群众之间的“零距离”,不仅让人大工作常态化进入了基层百姓视野,构架起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。
编辑:赵红 审核:馨月